首頁 > 技術舒活 > 技術原理
認識室內空氣品質

隨著人類生活品質的提升,生活裡,因為文明進步所帶來的便利性越來越多;然而也帶來更多被忽略的空氣品質問題。

 

l   汽機車所排放的廢氣,稀釋到空氣之中後,再進入我們所處的室內空間,雖然聞不到立即性臭味,但是已經開始對我們的呼吸系統產生慢性影響。

l   平常使用的噴霧劑/清潔劑,裡面含的化學溶劑和香氣,混入到室內空氣之中,然後開始對家中的老年人和幼兒進行慢性呼吸道不適。

l   二手煙、炒菜油煙味、其他燃燒所產生的煙,殘留傢俱或是牆壁之上。隨著室內溫度和空氣流動的變化,慢慢散逸出來,再被吸入至老年人,幼兒,孕婦的呼吸道中。

 

      這些被忽視的室內空氣品質問題,每天都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。

 

 

室內空氣汙染程度比室外空氣能大到10倍以上之差。

這研究結果肯定讓您不敢置信!事實上我們一天85%以上的時間都在室內環境中渡過。而室內空氣卻比室外空氣更容易影響到我們的健康。科學研究指出,室內空氣品質問題,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危害公眾健康的前五大環境風險。不良的室內空氣品質,增加了相關健康危害的機率,也進而影響了工作的出席率和生產力,對經濟成長上來說,也是一大風險考量。

 

何謂室內空氣品質(IAQ)

室內空氣品質,一般人認為舒適就是好的空氣品質;透過調整溫度,濕度和去除臭味就能獲得好的空氣品質。然而,生物性汙染源(病毒、細菌、黴菌、真菌等)和化學氣體分子(揮發性有機氣體VOCs),也是重要考量的指標。

IAQ(Indoor Air Quality)室內空氣品質的定義為 “影響居住者人體健康的空氣特性。依據ASHRAE (美國冷凍空調協會)標準62-1989定義可接受的室內空氣品質(acceptable IAQ)為:未含已知對人體達造成傷害濃度的氣體,且80%及以上暴露其中的人均無不滿的空氣條件。

 

 

室內空氣品質好壞的影響:

1970年代初期能源危機以來,一種沒有確定病兆的「症候群」首先在歐美發現。該症候群和室內的空氣品質有關,在新的或重新改建的建築物尤其容易發生。發生該種症候群的建築通常是密閉、沒有可開啟的窗戶但具有空調系統。氣密性變高,因此整體通風換氣必須仰賴中央空調系統,加上室內過度裝潢,使用與維護行為不良,往往使各種揮發性有機物充斥室內,而引起建築物內的人產生不適。

世界衛生組織(WHO),於1982年定義了【因建築物內空氣污染導致人體異常症狀,如神經毒性症狀(含眼、鼻、喉頭感到刺痛等。)、不好的味道、氣喘發作等反應,此症狀稱為病態建築物症候群(sick building syndrome, SBS) 

 

n    世界衛生組織(WHO)統計,每年約10萬人因室內空氣污染而死亡,其中35%為兒童。

 

n    美國環保署(US-EPA),於Healthy Buildings, Healthy People, 2001報告中,發表室內空氣污染為影響人體健康的因素之一,含VOCs之溶劑型塗料及含甲醛之木質建材會引發鼻炎、氣喘,在長期污染狀態暴露下更會增加呼吸系統的致癌風險,尤其是在「兒童」身上更易造成過敏性鼻炎而增加誘發氣喘機率。

n    美國環保署(US-EPA)發佈室內空氣污染名列危害大眾健康之前五名,每五位美國人就有一人曾罹患與室內空氣污染有關之過敏疾病。根據美國官方的統計,至少27 百萬辦公室工作者可能罹患 SBS

n    德國學者 Brasche 等人(2001)認為不良的建築設計、工作性質與工作者生理狀態等三個因子,綜合影響工作者對工作環境的感知,進而造成 SBS。此研究的問卷調查顯示,由於女性情緒波動表現較大,於相同工作環境下,女性較男性易罹患病態建築症候群44.3% vs. 26.2%)。

n    丹麥學者 Fanger2001)認為 21世紀之建築物為了降低病態建築症候群的發生,要能符合以下要件:提高室內空氣品質、減少不必要之污染源、控制溫度與相對濕度於35%~65%、提供個人呼吸區域內之清潔空氣等。

n    台灣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的調查發現,全台灣有 82%的上班族在辦公室經常感到頭痛、疲倦甚至噁心,12%的上班族甚至天天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,包括打噴嚏、喉嚨乾燥、眼睛鼻子過敏、頭痛、昏昏欲睡、容易疲倦、咳嗽、氣喘、皮膚發癢、情緒起伏大……等等。

n    最容易受SBS影響的對象:老年人、兒童、孕婦、慢性病患。